廈門2019年9月22日 /美通社/ -- 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,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(fā)病約392.9萬人,死亡約233.8萬人,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。
為了進一步了解癌癥患者的康復生活狀況及需求缺口,幫助患者科學抗癌,提高生活質量,中國抗癌協(xié)會腫瘤防治科普專業(yè)委員會指導人民日報社《健康時報》與覓健聯(lián)合發(fā)布《2019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》。同時,覓健主辦的“首屆中國癌癥患者關愛大會”也同期舉行。
中國抗癌協(xié)會科普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劉紅,中國婦女發(fā)展基金會助理秘書長李彩云,中國臨床腫瘤學會(CSCO)副理事長、北京大學國際醫(yī)院副院長梁軍教授,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腫瘤醫(yī)院特需醫(yī)療部副主任袁芃教授,覓健創(chuàng)始人劉文桂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癌癥患者共300余人參加本次大會,大會聚焦癌癥患者生存現狀,助力患者提高生命質量,實現“回歸美好生活”的愿景。
《2019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》主要從“身體 -- 心理 -- 社會”三個層面的健康狀態(tài)和需求缺口探索癌癥患者在治療和康復期間的生活情況。
身體痛:超過一半的患者有疼痛
調研結果顯示,大多數中晚期癌癥患者在承受癌痛的折磨,有56.50%的患者出現程度不等的疼痛。
除此以外,有80.79%的癌癥患者在調查前一周內至少出現過一次并發(fā)癥,包括脫發(fā)、呼吸困難、便秘、腹瀉、上肢淋巴水腫等等。同時,在參與調查的癌癥患者中,營養(yǎng)不良的比例達到8.71%,在胃癌患者中,有31.98%的患者存在營養(yǎng)不良的情況。
對癌癥患者來說,及時去醫(yī)院接受止痛治療,按照醫(yī)囑正確服用止痛藥,是提高癌癥晚期的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。
心里苦:睡不好、壓力大困擾近四成患者
根據調研結果,36.27%的癌癥患者存在睡眠障礙,28.42%的癌癥患者擔憂家庭壓力,有13.21%的患者表示在近一周內有自殺傾向??傮w來看,睡眠障礙、家庭壓力和壓抑是癌癥患者三大最常見的心理困擾。
癌癥患者多因心理壓力、疼痛等不適感,引起睡眠障礙,醒得過早或者睡眠中時常驚醒,休息變差,焦慮、煩躁等心理負擔加重,與疾病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,最終可能影響患者整體預后。因此,在癌癥患者治療的合適時機,通過心理疏導、藥物等治療,可改善睡眠狀態(tài),幫助疾病恢復。
社交難:參與患者組織有助于提高癌癥生存質量
在參加調研的患者中,超72.12%的患者表示需要康復指導,52.24%的患者需要心理輔導服務,需要病友交流互助的患者占54.55%,均占受訪患者半數以上,從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癌癥患者面臨的社交難題。
調研中,有近八成的受訪患者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患者組織,這些受訪者幾乎全部認為,參與患者組織有助于提高生存質量,超九成的受訪患者至少使用過一個醫(yī)療相關app或者關注至少一個醫(yī)療類微信公眾號。
在《2019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》里進行的相關性分析中發(fā)現,加入線上或線下患者組織更多,整體上患者的生命質量和治療心態(tài)呈現向好的趨勢。
科學抗癌 癌癥也是“慢性病”
在“癌癥患者如何科學抗癌,提高生命質量”主題討論環(huán)節(jié),袁芃教授表示,診斷為癌癥對患者及其家庭的打擊都是非常大的,對于癌癥患者的治療,除關注疾病本身外,更要綜合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、不良反應、飲食、心理等因素,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心理因素。
很多患者,堅持標準化的治療、堅持按時服藥,使腫瘤能夠得到控制,也能夠達到長期生存,乃至“治愈”的效果,只有讓患者從心理上接受這一理念,才能夠更好地積極配合治療,提高依從性,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。
梁軍教授表示,人的一生大概有20次患有癌癥的機會,應該正確對待疾病??茖W防癌抗癌,首先是保持健康的心態(tài),其次,健康的生活行為也很重要,比如飲食規(guī)律,堅持運動,維持正常體重、戒煙限酒等等。
在此次《2019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》發(fā)布會暨首屆中國癌癥患者關愛大會上,10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身的抗癌經驗,醫(yī)生、患者同臺為提高癌癥患者生存質量共同努力。
覓健患者平臺的創(chuàng)始人劉文桂表示:“將繼續(xù)做有價值的疾病科普、做值得信賴的患者朋友和醫(yī)生助手、做有溫度的患者社區(qū)、做更專業(yè)的康復管理平臺幫助腫瘤患者走出心理陰霾,重獲新生。從而踐行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倡導的‘生物-心理-社會醫(yī)學模式’,為健康中國做貢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