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媒融入“新經濟” 或不再只是信息傳遞者
媒體觀察者們最近反復念叨著三件事:
- 2012年10月,美國三大新聞雜志之一的《新聞周刊》宣布,自2013年起停止出版紙質版,主要力量將投向與The Daily Beast新聞網(wǎng)站的深度整合,在網(wǎng)上發(fā)行數(shù)字版。
- 2012年11月,在近代定期報紙的發(fā)源地德國,有兩家報紙宣布關門大吉,一個是《法蘭克福論壇報》,另一個是《金融時報》?!督鹑跁r報》最后一期的報頭Financial Times中的部分字母被隱去,變成了Final Times(“最后的時報”),不無悲壯之意。
- 2012年12月,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旗下的首份iPad付費報紙《每日》(The Daily)也宣告于月內???,令一場紙媒向新媒介終端延伸的嘗試無疾而終。
如果說德國兩家報紙的倒閉象征著紙媒傳統(tǒng)模式的終結,那么,《新聞周刊》的新動作則意味著新媒體環(huán)境下紙媒的全新轉型。然而《每日》的停刊卻猶如當頭棒喝,這是否說明,紙媒真的已經到了瀕臨滅亡的懸崖邊緣,即使數(shù)字化、多媒體化和移動終端化也無法挽救它的命運?
實際上,《每日》??虮姸?,主要是由于新聞集團內部資源重組導致,可謂“非戰(zhàn)之罪”。紙媒轉型已到了關鍵時刻,如《新聞周刊》和The Daily Beast的主編蒂娜·布朗(Tina Brown)所言,“有時變化不僅是為了更好,而是必須的”,紙媒必須尋找新形態(tài)和新經濟,否則難逃末日預言。
傳統(tǒng)媒體新形態(tài)
新聞集團的《每日》雖然夭折,但它作為第一份專門為iPad出版的報紙,做出了創(chuàng)新性的嘗試。
讀者為什么要離開紙媒投向新媒體的懷抱?原因不外有四:第一,新媒體具有易得性,可隨時隨地獲取最新的消息;第二,新媒體具有互動性,它不僅可傳遞新聞更可讓人發(fā)表評論與分享;第三,新媒體具有豐富性,其采用的符號體系多樣且更吸引注意力;第四,新媒體具有個人性,每個用戶均可自己訂制內容、獲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。
然而,新媒體與平面媒體并非絕對的競爭關系,紙媒何嘗不可利用新媒體來拓展自己的觸角呢?內容是最核心的產品,通訊社數(shù)百年來屹立不倒,靠的是報紙和廣播電視對其內容產品的采用。紙媒也通常需要更改思路。
在十年之前,報紙的先行者們已經開始制作網(wǎng)絡版,如今基本上所有的報紙和雜志都擁有自己的網(wǎng)絡平臺,出版相應的網(wǎng)絡數(shù)字版。
在五年之前,紙媒開始利用Web2.0時代的特性,與博客、社交網(wǎng)站和視頻網(wǎng)站合作,充分利用新的傳播樣式開發(fā)出新的形態(tài)。
2011年10月,蘋果公司對旗下產品進行全面更新,為iPhone和iPad增加了一個“報刊亭”(Newsstand)的新功能,這為傳統(tǒng)報刊進軍平板電腦平臺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,掀起了一股新的電子報刊熱潮。目前英國的蘋果應用商店可以訂購的電子報刊已有三十余種,全球性的報紙如《紐約時報》《衛(wèi)報》等赫然在列,以高端讀者群為對象的著名雜志《紐約客》《國家地理雜志》《名利場》等亦紛紛登場,美食雜志《每日美食》、娛樂雜志《電影大全》、漫畫雜志《漫畫英雄》同樣不甘落后。而時尚雜志的競爭尤為激烈,主要的女性時尚雜志《芭莎》《ELLE》,主要的男性時尚雜志《GQ》《ESQUIRE》《男性健康》等,在新的虛擬報刊亭里展開了新一輪市場爭奪。
新媒體拓展必須考慮開發(fā)新的形態(tài)。即以iPad為例,它擁有高清、觸屏、網(wǎng)絡三大功能,而它的屏幕也有縱向、橫向和非線性跳躍三個方向。若能充分利用這些功能和方向,紙媒在iPad上的發(fā)展大有前途。
新聞集團的《每日》雖然夭折,但它作為第一份專門為iPad出版的報紙,做出了創(chuàng)新性的嘗試。例如,它將視頻整合進這種新的報紙內容中,也開發(fā)出了360度全景圖片等呈現(xiàn)樣式,這些均值得紙媒的排版者在未來借鑒。
深入實體經濟進程
媒體將不再只是廣告的刊播者和信息的傳遞者,它還可能進一步介入實體經濟的進程。
僅僅進行重新排版,并不意味著紙媒的新生。
加拿大傳媒政治經濟學家達拉斯·斯密塞指出,報業(yè)采用的是一種雙重經濟過程,報紙聚集起受眾,再把他們轉售給廣告客戶,以此作為經濟收入。他認為這是一種“受眾商品”。事到如今,受眾商品帶來的廣告收入恐怕已經無法滿足紙媒盈利的需求了。
據(jù)2012年3月美國報業(yè)協(xié)會(NAA)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(jù),2011年美國報業(yè)的廣告收入同比下降7.3%,從2010年的258.4億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239.4億美元。雖然在線廣告收入走勢相反,從2010年的30.4億美元升至32.5億美元,同比上升6.8%,但對于報業(yè)的大勢卻并沒有太大補償。根據(jù)皮尤報告,38家報紙稱在在線廣告獲得1美元收入的同時,印刷廣告的收入?yún)s失去了7美元。
幸好在線廣告另有一個好處,即能夠降低成本。它不再印刷紙張,也就不用再擔負著原來“發(fā)行量越高、報紙成本越高”的重擔。只要在線用戶達到一定的數(shù)量,在線廣告極有可能占據(jù)更高的報業(yè)利潤份額。
總體趨勢還使得廣告將不再是報業(yè)的唯一盈利源泉。同樣由于印刷成本的降低,紙媒的訂閱費有可能不再是成本的部分彌補,而成為真正的盈利?!缎侣勚芸纺壳暗膇Pad版發(fā)行費是每月2.99美元、每年24.99美元,與紙質版持平,但它不用再負擔高昂的印刷成本。簡單的變化卻意味著平面媒體的基本經濟過程有了重大轉型。
媒體也將不再只是廣告的刊播者和信息的傳遞者,它還可能進一步介入實體經濟的進程。如今已有國外的部分平面媒體介入到實體經濟中,或者與電商網(wǎng)站合作,或者自己提供特殊的經濟和信息服務,開發(fā)更多樣化的盈利模式。
以英國的報紙為例,《每日快訊報》提供收費音樂下載服務,《每日郵報》網(wǎng)站上有彩票或賽馬等博彩業(yè)的直接銷售,《衛(wèi)報》既出售圖書又出售旅游商品,《太陽報》則從度假產品的紅酒俱樂部無所不包。或許不久的將來,人們已經很難將媒體與電商、信息消費與實體消費的界限嚴格分割開來。
轉型的陣痛
《每日》所獲得的讀者并未達到預期,漫長的投資期看不到扭虧為盈的那一天,只能忍痛放棄對它的培育。
創(chuàng)新與探索已經全面展開,但紙媒的發(fā)展前景仍然迷霧重重。即以《每日》為例,與其豐富的內容、高清的圖片和創(chuàng)新的體驗相比,每周0.99元、每年39.99元的售價相當?shù)土瑧撃軌颢@得在線用戶的認可,再加上廣告收入和其他經營探索,按說是一個比較有發(fā)展前景的產品。然而新聞集團不得不承認,《每日》所獲得的讀者并未達到預期,漫長的投資期看不到扭虧為盈的那一天,只能忍痛放棄對它的培育。
當然,這與新聞集團正在進行資源重組密切相關。該集團正將新聞內容和娛樂內容分別劃屬新聞集團和??怂辜瘓F兩大品牌,新媒體業(yè)務就有點不知何去何從,而內容上欠缺突破性使得這個產品難以獲得持續(xù)性的關注與支持。但總歸“第一個吃螃蟹者”開創(chuàng)了一條新的道路,將為后續(xù)者提供經驗和教訓。
《新聞周刊》與《每日》一樣,立足于iPad平臺進行訂閱;它同樣也延續(xù)了訂閱費和廣告費相結合的模式。好在《新聞周刊》原班人馬仍在,忠實訂戶和忠實廣告客戶也仍是雄厚的資源基礎,再加上新興新聞網(wǎng)站The Daily Beast的支持,或許可以避免《每日》的命運。但對于整個平面媒體行業(yè)來說,轉型期的陣痛是難免的,前途固然未卜,卻總有曙光可尋。
來源:中國經營報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王琪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m.trenddesign.com.cn/blog/archives/4399